甲流后咳咳咳,小心感染后咳嗽 天天新资讯

春季是各种流行病的高发期。近一个月以来,以甲流为主的流感来袭,家长们发现,精心照顾的宝宝发热、头痛的感冒症状逐渐消失了,却开始咳嗽起来。扬州市中医院儿科主治中医师陈朝表示,这是一种感染后继发咳嗽,又称为“感染后咳嗽”。

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
典型病例

流感初愈再次感染后咳嗽

10多天前,6岁的小小(化名)因高热和轻微咳嗽,被父母送往医院就医。“医生确诊为甲流,开了奥司他韦,宝宝两天后就退烧了。”小小的母亲吴女士(化名)告诉记者。孩子体温正常了,精神头足足的,饭量也开始大增,吴女士想,孩子肯定是恢复正常了。于是,那个周末,吴女士和爱人带着小小外出踏青,玩了整整一天。

谁知道,孩子复感风寒,当晚就剧烈咳嗽,并且体温再次升高。第二天一早,吴女士带着小小前往医院就诊。“根据孩子舌苔脉象和肺部体征,诊断其为肺炎喘嗽。”陈朝说,“这也就是西医所讲的支气管肺炎。”记者采访了解到,不少孩子好不容易熬过了甲流,却又开始咳个不停,让家长焦虑。

陈朝为小小制定了康复药方,用中药汤剂、中药穴位贴敷联合抗生素治疗。三日后,小小的症状明显改善。陈朝表示,孩子感冒后,家长不能掉以轻心,要注意感染后咳嗽。

什么是感染后咳嗽?小儿感染后咳嗽(PIC)是指各种病原体如细菌、病毒、支原体、衣原体等致呼吸感染以后继发咳嗽,当感染得到控制,但咳嗽症状仍不缓解,治疗不及时往往转变为慢性持续性咳嗽。

陈朝表示,中医古代文献中并无“感染后咳嗽”这一病名,当代中医学家多把感染后咳嗽归属为“外感咳嗽”、“顽咳”、“久咳”等范畴。咳嗽病变主脏在肺,与肝、脾有关次则及肾。主要病机为邪犯于肺,肺气上逆。因肺主气司呼吸,上连气道、喉咙开窍于鼻,外合皮毛,内为五脏华盖,其气贯百脉而通他脏,不耐寒热称为“娇脏”。易受内外之邪侵袭而致宣肃失司。肺脏为祛邪外达,以致肺气上逆、冲击声门而发为咳嗽。

专家提醒

除了药物治疗还要注意护理

陈朝介绍,中医学上,将感染后咳嗽的症候诊断分为四种类型。

一、风邪犯肺证。咳嗽气急或呛咳阵作,咽痒,遇到冷空气或异味等因素突发或加重,或夜卧晨起咳嗽剧烈,多呈反复发作,干咳无痰或少痰,舌苔薄白,脉浮或紧或弦。

二、风寒恋肺证。咳嗽日久,遇风或寒加剧,少量白稀痰,有夜痰,口不干,舌淡,苔白或白滑,脉浮紧或浮弦。

三、风热郁肺证。咳嗽日久,口干,咽干,日咳较多,食辛辣燥热之品则咳,少量白黏痰,舌红,苔薄黄。

四、风燥伤肺证。咳嗽,少痰,口干,咽干,鼻燥,鼻痒,大便干,夜间咳甚,舌淡红,少津,脉细数。

“无论哪种症候,中医都有良方。”陈朝介绍,治疗感染后咳嗽,中医有中药汤剂、中成药治疗、穴位贴敷、拔罐治疗和刮痧治疗等。

医生提醒,孩子如果出现感染后咳嗽,除了要及时送医治疗,还要注意护理、饮食调理。小孩上呼吸道感染一般是感染病毒、细菌或者不注意保暖受凉、风热侵犯等导致的,会出现头晕、咳嗽、流鼻涕等症状。如果病情痊愈后还在咳嗽,一般是感冒可能还没有痊愈或者出现咽炎导致的。这种情况下应该多喝水,做好身体保暖工作,并且避免去空气不流通的场所。此外,家长应该注意均衡宝宝营养,食用含有丰富维生素、蛋白质的食物,如鸡蛋羹、牛奶、虾仁、鱼肉等,来提高宝宝的免疫力和抵抗力。宝宝咳嗽期间可以适量地喝些水,切忌食用辛辣、刺激的食物。